记者调查:7 件标称 100% 羊绒衫竟无一根羊绒 直播间套路大起底
发布时间:2025-02-16 17:14:58来源:
总台记者暗访直播带货羊绒衫乱象:标称 “100% 纯羊绒” 竟无一含绒
2025 年 1 月,总台接到消费者投诉,称在某头部直播平台购入的 “100% 纯山羊绒衫” 出现严重起球、缩水问题。经国家纺织品质检中心初步检测,该产品羊绒含量不足 10%。为揭开羊绒制品行业的黑幕,总台记者历时一个月,深入河北清河、内蒙古鄂尔多斯等羊绒产业带展开暗访。
在暗访中,记者发现羊绒衫造假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。在原料环节,工业化掺假现象严重。河北一家纺织厂负责人透露,直播间售价 299 元的 “羊绒衫”,实际成本仅 40 - 60 元,多数是 5% 羊绒与 95% 化纤的混纺产品,更有甚者直接用聚酯纤维仿制品替代,完全不含羊绒。随着仿绒技术升级,不良商家通过碱缩工艺让羊毛表面鳞片脱落,模拟羊绒触感,还添加硅油提升滑糯感,普通消费者仅凭手感很难辨别真假。
在检测环节,检测报告也能 “定制”。记者以商家身份联系第三方检测机构,支付 800 元就能拿到 “100% 羊绒” 的认证报告。检测机构人员直言,只检测送检样本,不会追溯实际销售商品。
直播间里,主播们也有精心设计的话术与剧本。主播培训手册显示,主播要强调 “内蒙古源头工厂”“家族养羊三代” 等标签,营造产品的高品质形象,同时利用 “赔钱冲销量”“仅限 50 单” 等话术制造紧迫感,刺激消费者下单。甚至还有主播伪造检测现场,在镜头前用特制棉线替代羊绒线头燃烧,欺骗消费者。
这种造假行为对整个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。正品羊绒衫原料成本超 500 元 / 件,直播间的低价倾销使得实体店销量同比下滑 62%,价格体系崩溃。电商平台数据显示,2024 年羊绒制品退货率高达 47%,差评关键词多为 “假货”“质量差”,消费者信任危机严重。内蒙古农牧厅统计表明,正宗山羊绒收购价较三年前下跌 35%,牧民养殖意愿持续降低,地方经济也受到损害。
面对这些问题,各方也在积极寻求破局之道。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计划推行 “一物一码” 溯源系统,结合区块链技术记录羊绒从牧区到成衣的全流程数据,实现技术防伪升级。市场监管总局 2025 年专项治理方案明确,直播间需实时公示产品检测报告原件,虚标成分将面临销售额 10 倍罚款,监管力度不断加大。同时,也推出权威辨识指南帮助消费者辨别真假羊绒,如真羊绒燃烧后有头发焦糊味,灰烬细腻,浸泡 84 消毒液 5 分钟会完全溶解,而化纤只会褪色。
记者手记:当直播间的 “家人福利” 沦为收割消费者的手段,“工厂直营” 成为造假的幌子,直播电商亟待摆脱野蛮生长的状态。羊绒衫打假不仅仅是为了辨别一件衣服的真伪,更是对商业诚信底线的捍卫。只有让造假者付出惨重代价,让优质产品获得应有的市场回报,才能打破 “劣币驱逐良币” 的恶性循环,守护羊绒这一 “软黄金” 的真正价值。
(责编: 捌捌玖玖)
版权声明: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,为非经营性网站,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。